曾記得這樣一個哲理故事,至今思想起來仍然能夠領悟到其中的道理,對于我的做人處世受益非淺。
故事是這樣的:一學者拜師于隱居世外的一高人門下。歷經三年寒暑,此人覺得已將高人之學識盡納于腹中,于是前去辭行。老者聽其言,不語,面帶笑容,拿起一樹枝,在地面畫了一個大大的圓,等了許久,又在圓的外邊畫了一個更大的圓。最后,老者扔掉手中的樹枝,捻著銀白的胡須而安然的閉目養神。此人琢磨許久,不得其意。
老者視其窘狀,睜開眼睛,釋然而笑:“你可知道,這正是我給你的答案。第一個圓代表了你初始的學識,當你熟識了圓中的一切,如果你只看到圓中的事物,那么你就會在自己畫的這個圓里固步自封,最終你所了解的只是圓中的事物。而外邊的圓,則是現在你的學識,雖然你已經突破了自己原來了哪個圓,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圓外邊還有著更大的空間,還有更多事物你并沒有了解,所以說,在任何時候,無論做人和做事,都象在畫圓,當我們畫的越大的時候,就明白我們就懂得越少。”
讀罷這則故事之后,我想了很多。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圓。當我們出生時候就是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,什么也沒有帶來,當我們走的時候,又能夠帶走什么呢?什么也不會帶走。從起點到終點,人生就是一個畫圓的過程。那么我們怎么去畫自己的圓呢?我認為我們應該不斷否定自我、超越自我,從而完善自我。如果我們就象上面故事里的哪個學者,當我們學到了一些知識并掌握它們的時候,千萬不能沾沾自喜,以專家或者行家自居,一味癡迷、執著地去修正自己所畫的這個圓是不是完美,是不是無懈可擊?如果這樣的話,我們是在作繭自縛,自己給自己挖好了一個埋葬自己的坑。
對待這個問題,我們應該有一個理智而清醒的認識。我們應該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,去畫一個更大圓。要畫這個圓,我們就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決心,這將意味著我們要否定自己眼前的成績,同時面臨著又一個起點。這就好象是跳高,當我們跳過了3.12米高度的時候,我們不應該在這里討論我起跳姿勢是否優美,我的助跑速度是不是完美……這一切研究起來是沒有多大作用的,我們更應該明白的就是我們如何去跳躍過3.12以上更高的高度。人類最終目的不是停留在某一個點上,而是要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。說道這里,我想既然我們的人生畫了一個圓,那么我們就應該去畫另外一個更大的圓,這同樣是對我們自己極限的挑戰。
俗話說:“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”,為什么說打江山容易而守江山難呢?這首先就是一個心態問題,打江山的人具有一種危機感,他們在原有基礎從不滿足,不斷挑戰自我,所以在東征西討的軍旅生涯不斷創造輝煌的業績。而守江山為什么難呢?因為此時此刻,心態與早期已經不同,守江山的人已經失去原來打江山的勇氣,只想守住自己手中的一切,懼怕任何變革和改變,所以發展的腳步就會放慢,這樣一頭雄師變做了一頭肥豬,從壯志雄心創造歷史到貪婪享受抱殘守缺,最終的結局就是自己把自己送到了屠宰場。這里我舉幾個例子,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鐵騎曾是何等的威風,打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疆域,讓歐洲驚恐形容為:“黃禍”。然而,當蒙古人滿足時候,他們馬放南山,不出幾年的時間,竟然讓一個討飯的和尚奪得了天下。清代的八旗子弟最初時候可謂如狼似虎,從關外一直打入關內,建立一統江山,而到了清代后期,八旗子弟就成為無所事事、吃喝玩樂的代名詞。導致這樣的結局原因,就是他們已經滿足在畫好圓里面享受,而不是去畫一個更大圓。我想過去我們曾經閉關鎖國了多少年,守在自己畫好的圓里面自做老大,以天朝上國自居。結果呢,我們被自己所鄙視的茹毛飲血的蠻夷,用鐵艦火炮硬是轟開了大門,在我們自己畫的圓里肆無忌憚,從此中國了遭受多少年屈辱和摧殘。
大到國家,小到企業和個人,同樣也是這個道理,經營企業和做人何嘗不是如此?我們不要帶著滿足的心態,一味只談眼前的圓是不是完美,而是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去開拓一個更大的圓。人生只有在不斷地超越自己,才能尋找到自我的價值。 現在您是否想好了,敢不敢畫一個更大的圓呢?